1960年余秋里紧急求援焊条,罗瑞卿怒斥“口气”背后的石油危机救亡记

大庆 更新于:2025-05-19 04:41
  • 七颜991023
    1960年,石油部长余秋里为救大庆油田,请求罗瑞卿派飞机运5吨焊条,却被罗瑞卿怒斥:“口气真大,你当空军是你们家驴车?”

    余秋里时任石油工业部长。

    这年冬天,在极端的严寒下,大庆油田的输油管道被冻裂了。如果不及时修复,每小时将会泄露12.5吨原油,一天泄露的原油量,就有300吨。

    在当时,这个损失是很大的。

    如果不修好,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,那么大庆油田的13口高产井,就要被迫关掉了。

    这样一来,全国的原油供应,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。余秋里知道此事后,就非常着急。

    余秋里认为,必须尽快修好输油管道。

    修复输油管道,需要用到特种焊条,这种焊条当时是苏联方面供应的,不过这时,因为中苏交恶,指望苏联给大庆油田提供特种焊条已是不可能。

    幸运的是,在沈阳的一处机械厂,还存放着5吨特殊焊条,这5吨焊条,足够修好输油管道。

    但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

    当时,由于暴风雪,东北的铁路大多瘫痪,这5吨特殊焊条,就无法通过铁路运送到大庆油田。

    指望用人力背,也不现实。

    因为这5吨焊条,重量不止5吨。

    这种特殊焊条的保管极其严格,如果温度太低,焊条就会脆化,进而断裂。

    因此,当时就用厚厚的保温材料包住焊条,再装进木箱中,在木箱里面,还垫有防潮材料。

    也就是说,运送这5吨焊条的时候,还需要运送这些保温材料、木箱、防潮材料。

    在大雪封路的情况下,靠人力是行不通的。

    铁路、人力都不行,这可愁坏了余秋里,不过余秋里很快又想到了一个办法,那就是空运。

    只要动用运输机,将5吨焊条运到大庆油田,就是很简单的事情。然而,当时国内的运输机不多,而且都在执行战备任务,余秋里还无权调动飞机。

    为了保住原油,余秋里拨通了北京的电话,向总参谋长罗瑞卿说明了情况,请他帮忙。

    罗瑞卿听完余秋里的请求后,却质问道:“你当空军运输队是你们家驴车,区区5吨焊条,你就要动用战备飞机?口气真大,以后总参归你管好了。”

    面对罗瑞卿严厉的态度,余秋里并未退缩,而是恳求道:“大庆油田告急,如果不尽快修复,每天就要白白浪费300吨原油,这是国家的损失。”

    罗瑞卿又说:“可以用其他方式运输焊条嘛!”

    余秋里解释:“如果用铁路运输,至少要15天,而飞机只需要3天,用飞机运输可以减少损失。”

    听了这话,罗瑞卿却气道:“如果什么物资都要用飞机运输,那战备任务,还要不要完成了?”

    余秋里听到罗瑞卿的语气后,已经不抱希望了。

    可罗瑞卿虽然态度不好,却十分重视此事,因为他也知道大庆油田对新中国的重要性。

    但问题是,此事他确实做不了主。

    所以罗瑞卿就不敢给余秋里肯定的答复,他在挂完电话后,就去找贺龙说明情况。

    因为此事关系重大,当时军委还专门召开了会议。

    在军委会议上,罗瑞卿就提出:“此例不可开,此事必须办!”

    罗瑞卿认为,用战备飞机运送民用物资的先例,是不能开的,不然以后但凡紧急一点的物资都找战备飞机运输,那么战备任务怎么办?

    不过现在,大庆油田关系重大,如果置之不理,对国家的损失太大了,所以他才说“此事必须办”。

    最终,在经得贺龙等人同意后,罗瑞卿就调动了2架伊尔-12运输机,执行运输5吨特种焊条的任务。

    除了运输5吨焊条外,罗瑞卿还指示,再调拨20袋高粱米,给大庆油田的工人当口粮。

    几天后,5吨焊条、20袋高粱米的到来,让油田的工人激动万分,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,这20袋高粱米,相当于一个矿井队半个月的口粮了。

    带队的机长还带来了罗瑞卿的指示:“罗总长说了,石油工人,不能饿着肚子打硬仗!”

    听了这话,石油工人动力满满,只用了7天,他们就修好了输油管道,修复好后的输油管道,又喷出了深褐色的原油。余秋里见了以后,激动得流泪,还亲自蹲在井口,用手接住了第一滴原油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