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驱动,未来领航,科技赋能产业变革关键词解析

大庆 更新于:2025-10-09 05:59
  • 顺其自然7742026342699
    #谈谈你所了解的大庆#
    我对大庆的直接了解已经有四十年,间接了解应该从1962年父辈来到大庆开始。
    大庆究竟怎么样?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体现。
    六十年代的大庆,也就是创业时期的大庆,生活方面很苦,苦到什么程度?没房子,住干打垒或牛、马等牲口棚;缺吃的,只能“五把铁锹闹革命”,组织家属开荒种地,自力更生解决生计问题。有些人因为吃不了苦,选择离开大庆,而留下的人个个都干劲十足。父辈说,扛着铁锹走十里地去干活不觉得累,工作时怕耽误活小跑着去上厕所不觉得傻……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的!
    后来,居住有了平房,取暖做饭有了“石油”——在井场边上挖些油泥拎回家烧,特暖和。而且偶尔还能去“大城市”逛逛——单位经常有车去安达,有时候同事或老乡喊“去不去”?想去上车即可,只是都是敞篷解放车,逛街乘客都站在车厢上……简单才是快乐的生活!
    再后来,有了楼房,父辈搬上了地宫门那里的楼区,逛街也不用坐卡车去安达,因为大庆有了自己的市,有了自己的百货大楼……真是“熬不住出局,熬得住出头”!
    八十年代起,大庆的吸引力直线上升,想来大庆发展的年轻人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并不为过。只是那时的大庆还只是现在城市的雏形,因为管理局机关和市政府大楼都在萨尔图,新村还很小,开发区还没有,坐车过了体育场(现在的万达广场)就是一片荒野,只有乙烯农场那里才有一小片楼区……原来,城市发展也遵循“有骨头不愁肉”原则!
    九十年代之后,基本上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,最大的改观可能是新千年到来之际诞生的“世纪大道”和石油学院、八一农大、哈医大等大学的到来……但愿大庆能跳出“盛极而衰”的自然规律!
    国庆假期遛弯往楼区外多走了走,拍下了让胡路奔三二区后面的配图照片。其实这里距离楼区并不远,而这样走进楼区是城市、走出楼区是荒野的景象在大庆很普遍。这景象仿如两个纬度的大庆:站在楼区看荒野,看到的是大庆的成就,没有石油和石化,大庆就是荒原一片;站在荒野看楼区,看到的是大庆的兴起和蓬勃。由此可鉴:油化兴则大庆兴,这就是大庆发展的不二选择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